碧苑坛经龙门心法

碧苑坛经龙门心法
(碧苑壇經龍門心法, 碧苑坛经龙门心法) 道書。 為王常月(1522-1680)在金陵(今南京)〝碧苑〞說戒的語錄, 由其弟子施守平等人編纂而成。 《龍門心法》與《碧苑壇經》二者篇數相同, 但編次與字數並不完全一致。 《碧苑壇經》分為卷首、 卷上、 卷中、 卷下、 卷末等, 《龍門心法》則分為上、 下兩卷。 《碧苑壇經》卷首題為: 龍門第七代王常月演、 第八代施守平纂、 第十一代閔一得訂, 應是施守平親聆王常月說戒之記錄, 後經閔一得修訂, 並輯入其所編《古書隱樓藏書》之中。 《龍門心法》卷首題為: 王常月傳、 詹太林(第九代)校、 唐清善(第十代)演, 說明此本又經唐清善擴充, 此本原係抄本, 後於清同治十年(1871)由北京白雲觀出資印行, 才得以流傳開來。 盡管兩個本子有所差異, 然其內容宗旨大體一致, 均能體現王常月說戒的基本思想, 因而並傳於世。 全書包括心法真言、 皈依三寶、 懺悔罪業、 斷除障礙、 捨絕愛緣、 戒行精嚴、 忍辱降心、 清靜身心、 求師問答、 定慧等持、 密行修真、 報恩消災、 立志發願、 印證效驗、 保命延生、 闡教宏道、 濟度眾生、 智慧光明、 神通妙用、 了悟生死、 功德圓滿、 參悟玄機(其中《龍門心法》將〝參悟玄機〞置於〝清靜身心〞之後)等二十二篇內容。 王常月從戒律行持的角度, 強調悟道以修正心性為先, 再次闡發了全真北宗所倡〝先性後命〞的修煉思想。 他首次提出修道先要皈依道、 經、 師三寶, 並謂〝成仙成道, 成聖成賢, 莫不從此三皈依起首。 何以故, 蓋性命生死, 大事因緣, 微細秘密, 難可見聞。 最上一乘解脫妙法, 若非真師垂慈開示, 引誘靈機, 安能頓悟大乘正宗, 漸入虛無妙道, 而不致墮落邪見, 錯入旁門耶。 所以未能明道, 先皈依經, 未能明經, 先皈依師。 若能依師寶, 則經寶可聞於不聞之中, 能聞經寶, 則道寶可見於不見之際〞。 他對道教〝長生不死〞的思想作出了新的解釋, 〝誰曾不死, 那見長生, 不死者, 豈是凡身, 長生者, 非關穢質, 彭祖至今何在, 顏回萬劫還存。 不死者, 我之法身, 長生者, 吾之元氣〞。 王常月首次提倡〝律宗〞, 公開傳授戒法, 使當時的全真派道風為之一新, 道教再次出現復興局面。 在他的影響之下, 相繼出現了一批龍門派高道。 因此, 《龍門心法》和《碧苑壇經》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價值。 今《藏外道書》, 將《龍門心法》和《碧苑壇經》分別收入第六冊〝教義教理類〞和第十冊〝攝養類〞。
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НИР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